关学曾(1922年8月1日-2006年9月27日),男,
满族,原名关士清,出师后取艺名“学曾”,是“
单琴大鼓”第二代传人,
北京琴书创始人。
关学曾生前曾任
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关学曾与常年合作的琴师对“
琴书”的唱腔、板式、表演进行了改良,唱腔上吸收了“
乐亭大鼓”和“
单弦牌子曲”的
腔调;板式上由原来的三眼一板发展为
慢板、快板、
散板等;唱法上由原来只有“跺句”,发展为“双跺句”、“大跺句”等;伴奏上使用
扬琴、
四胡、二胡,使音乐
表现力更为丰富;曲目大都改为短段子,多以
现实题材为主。1951年和1952年,关学曾先后两次参加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奔赴前线演出。
2006年9月,关学曾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关学曾去世前一个月,荣膺“中国曲艺
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北京“德艺双馨楷模”称号。
关学曾(1922年8月1日-2006年9月27日),男,<a href="./?mention=满族">满族</a>,原名关士清,出师后取艺名“学曾”,是“<a href="./?mention=单琴大鼓">单琴大鼓</a>”第二代传人,<a href="./?mention=北京琴书">北京琴书</a>创始人。<br/>关学曾生前曾任<a href="./?mention=北京曲艺">北京曲艺</a>家协会主席,<a href="./?mention=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a>理事。关学曾与常年合作的琴师对“<a href="./?mention=琴书">琴书</a>”的唱腔、板式、表演进行了改良,唱腔上吸收了“<a href="./?mention=乐亭大鼓">乐亭大鼓</a>”和“<a href="./?mention=单弦牌子曲">单弦牌子曲</a>”的<a href="./?mention=腔调">腔调</a>;板式上由原来的三眼一板发展为<a href="./?mention=慢板">慢板</a>、快板、<a href="./?mention=散板">散板</a>等;唱法上由原来只有“跺句”,发展为“双跺句”、“大跺句”等;伴奏上使用<a href="./?mention=扬琴">扬琴</a>、<a href="./?mention=四胡">四胡</a>、二胡,使音乐<a href="./?mention=表现力">表现力</a>更为丰富;曲目大都改为短段子,多以<a href="./?mention=现实题材">现实题材</a>为主。1951年和1952年,关学曾先后两次参加<a href="./?mention=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a>,奔赴前线演出。<br/>2006年9月,关学曾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关学曾去世前一个月,荣膺“中国曲艺<a href="./?mention=牡丹奖">牡丹奖</a><a href="./?mention=终身成就奖">终身成就奖</a>”和北京“德艺双馨楷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