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东北25千米西陌镇坡头村西。元大德七年(1303年),据寺内碑文载,清凉寺开始创建,明清两代均有修葺。
清凉寺寺院坐北朝南,大雄宝殿位于寺院正北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572平方米。殿前月台宽敞,殿顶筒板瓦覆盖。斗拱五铺作双下昂,昂为琴面式,每间皆施补间斗拱二朵。柱网布局为减柱造,柱础方形,柱径甚大,达0.83米。梁架为彻上明造,草枇作法,前后乳状对四椽楸用四柱,前后金柱上各施大额枋横跨三间,为元代特点。殿前存有元碑七通、明碑四通、清碑二通。
2001年6月25日,清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东北25千米西陌镇坡头村西。元大德七年(1303年),据寺内碑文载,清凉寺开始创建,明清两代均有修葺。<br/>清凉寺寺院坐北朝南,大雄宝殿位于寺院正北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572平方米。殿前月台宽敞,殿顶筒板瓦覆盖。斗拱五铺作双下昂,昂为琴面式,每间皆施补间斗拱二朵。柱网布局为减柱造,柱础方形,柱径甚大,达0.83米。梁架为彻上明造,草枇作法,前后乳状对四椽楸用四柱,前后金柱上各施大额枋横跨三间,为元代特点。殿前存有元碑七通、明碑四通、清碑二通。<br/>2001年6月25日,清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