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赜(440年—493年),小名龙儿,字宣远,南兰陵郡(今江苏省
常州市)人。齐高帝
萧道成长子,母
刘智容。
南朝齐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在位)。[33]
宋末,政局动荡,萧赜以平叛之功,拜为
司徒右长史、
黄门郎。
宋顺帝升明二年(478年),转
散骑常侍、
江州刺史。累迁
尚书仆射、
中军大将军,进爵为公。
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即位,立萧赜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萧道成病死,遂即位。次年,改元
永明。他临死前不立富有政治经验的次子
萧子良,却立长孙
萧昭业为帝,以至埋下宗室骨肉相残的祸根。永明十一年(493年),立萧昭业为皇太孙。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病逝。[34]谥为武皇帝,庙号世祖。葬
景安陵。[35]
萧赜执政期间恢复百官禄田俸秩,劝课农桑,减免赋役,注意学校教育,境内十多年间没有大的战争,被称为“
永明之治”。史称:“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哒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但齐武帝生性奢侈,因奸吏舞弊,激化了阶级矛盾,以至爆发了
唐寓之领导的农民起义。[36]
萧赜(440年—493年),小名龙儿,字宣远,南兰陵郡(今江苏省<a href="./?mention=常州市">常州市</a>)人。齐高帝<a href="./?mention=萧道成">萧道成</a>长子,母<a href="./?mention=刘智容">刘智容</a>。<a href="./?mention=南朝齐">南朝齐</a>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在位)。[33]<br/>宋末,政局动荡,萧赜以平叛之功,拜为<a href="./?mention=司徒右长史">司徒右长史</a>、<a href="./?mention=黄门郎">黄门郎</a>。<a href="./?mention=宋顺帝">宋顺帝</a><a href="./?mention=升明">升明</a>二年(478年),转<a href="./?mention=散骑常侍">散骑常侍</a>、<a href="./?mention=江州">江州</a><a href="./?mention=刺史">刺史</a>。累迁<a href="./?mention=尚书仆射">尚书仆射</a>、<a href="./?mention=中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a>,进爵为公。<a href="./?mention=齐高帝">齐高帝</a><a href="./?mention=建元">建元</a>元年(479年),萧道成即位,立萧赜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萧道成病死,遂即位。次年,改元<a href="./?mention=永明">永明</a>。他临死前不立富有政治经验的次子<a href="./?mention=萧子良">萧子良</a>,却立长孙<a href="./?mention=萧昭业">萧昭业</a>为帝,以至埋下宗室骨肉相残的祸根。永明十一年(493年),立萧昭业为皇太孙。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病逝。[34]谥为武皇帝,庙号世祖。葬<a href="./?mention=景安陵">景安陵</a>。[35]<br/>萧赜执政期间恢复百官禄田俸秩,劝课农桑,减免赋役,注意学校教育,境内十多年间没有大的战争,被称为“<a href="./?mention=永明之治">永明之治</a>”。史称:“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哒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但齐武帝生性奢侈,因奸吏舞弊,激化了阶级矛盾,以至爆发了<a href="./?mention=唐寓之">唐寓之</a>领导的农民起义。[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