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就已提出形神关系问题。《荀子·
天论》中说:“形具而神生”,是说人的躯体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人的心理又是由躯体所派生的,人的身形成了,也就有了心理。东汉桓谭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
新论》)。
王充继承此说进而提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论衡·
论死》)桓、王二人以烛火比喻形神关系,虽表明了心理不能离开躯体而独存,但有唯物二元论的缺陷,故为唯心论者所利用,如东晋慧远就以火可以传薪为由来宣扬神不灭论。
早在<a href="./?mention=先秦时期">先秦时期</a>,中国思想家就已提出形神关系问题。《荀子·<a href="./?mention=天论">天论</a>》中说:“形具而神生”,是说人的躯体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人的心理又是由躯体所派生的,人的身形成了,也就有了心理。东汉桓谭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a href="./?mention=新论">新论</a>》)。<a href="./?mention=王充">王充</a>继承此说进而提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a href="./?mention=论衡">论衡</a>·<a href="./?mention=论死">论死</a>》)桓、王二人以烛火比喻形神关系,虽表明了心理不能离开躯体而独存,但有唯物二元论的缺陷,故为唯心论者所利用,如东晋慧远就以火可以传薪为由来宣扬神不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