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门,为
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
中华门、
雨花门与
通济门之间,城门因位于城内长乐路中段的
武定桥而得名。
武定门段城墙原为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并命名为武定门。与同时期开辟的
汉中门、
新民门均为西式牌楼式城门。
上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武定门城门遭到拆除,其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连接武定门段城墙,复建武定门,为三拱券城门,长乐路南北两侧的明城墙从此连成一体,登城后可达
东水关、
中华门、
集庆门等城门。
武定门,为<a href="./?mention=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a>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a href="./?mention=中华门">中华门</a>、<a href="./?mention=雨花门">雨花门</a>与<a href="./?mention=通济门">通济门</a>之间,城门因位于城内长乐路中段的<a href="./?mention=武定桥">武定桥</a>而得名。<br/>武定门段城墙原为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并命名为武定门。与同时期开辟的<a href="./?mention=汉中门">汉中门</a>、<a href="./?mention=新民门">新民门</a>均为西式牌楼式城门。<br/>上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武定门城门遭到拆除,其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br/>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连接武定门段城墙,复建武定门,为三拱券城门,长乐路南北两侧的明城墙从此连成一体,登城后可达<a href="./?mention=东水关">东水关</a>、<a href="./?mention=中华门">中华门</a>、<a href="./?mention=集庆门">集庆门</a>等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