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约前1152年—前1056年),姓姬,名昌。商时为西伯,亦称伯昌,岐周(今
陕西省岐山县)人。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周朝奠基者。
姬昌少时参加农牧,关心民间疾苦。任西伯后,礼贤下士。曾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被商王约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因重赂得免。在任五十年间,积善累德,教化推行于南国。晚年,东进翦商。先后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邗(今河南沁阳)、崇(今河南嵩县)等国,翦除商的羽翼,建立新的前进基地——丰邑(今陕西省
西安市),为武王灭商打下基础。。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葬于毕(今陕西咸阳),享年97岁。
姬昌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其创《周易》,成为中国最早的经书,是
诸子百家之源,导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后代的文化发展机制,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在政治上,姬昌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后世把姬昌当成“内圣外王”的典型,作为判断国家管理是非曲直的标准。武则天称帝时自称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姬昌(约前1152年—前1056年),姓姬,名昌。商时为西伯,亦称伯昌,岐周(今<a href="./?mention=陕西省">陕西省</a><a href="./?mention=岐山县">岐山县</a>)人。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周朝奠基者。<br/>姬昌少时参加农牧,关心民间疾苦。任西伯后,礼贤下士。曾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被商王约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因重赂得免。在任五十年间,积善累德,教化推行于南国。晚年,东进翦商。先后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邗(今河南沁阳)、崇(今河南嵩县)等国,翦除商的羽翼,建立新的前进基地——丰邑(今陕西省<a href="./?mention=西安市">西安市</a>),为武王灭商打下基础。。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葬于毕(今陕西咸阳),享年97岁。<br/>姬昌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其创《周易》,成为中国最早的经书,是<a href="./?mention=诸子百家">诸子百家</a>之源,导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后代的文化发展机制,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在政治上,姬昌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后世把姬昌当成“内圣外王”的典型,作为判断国家管理是非曲直的标准。武则天称帝时自称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