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寺公望(
日语:西園寺公望[
日文汉字]/さいおんじ きんもち[
平假名],
罗马音:Saionji Kinmochi;1849年12月7日[旧历10月23日]-1940年11月24日),号陶庵,
日本帝国时期政治家,第12任、14任
日本首相(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
西园寺公望出身贵族
清华家,早年参加
戊辰战争,官至越后府知事。1870年赴法国留学,期间接触法国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回国后参与创办《东洋自由新闻》,鼓吹自由民权思想。后被迫退出自由民权运动。历任驻奥、德、比等国公使,两入
伊藤博文内阁为文相,又任
贵族院副议长、
枢密院议长等职。1903年任
立宪政友会总裁。1906年后两次组阁,与
桂太郎轮流执政,开创“桂园时期”。1913年起宣布隐退,逐渐获得
日本元老的资格。1919年以首席全权代表身份出席
巴黎和会,回国后晋公爵。在1923年
山县有朋死后成为唯一的元老,在内阁更迭或处理重大问题时,以元老身份出面裁决,开启日本“
政党内阁”时期。晚年反对
军部参与政治,主张与英、美保持协调,但影响力逐渐下降。1940年病逝,享年90岁。赠
从一位,获赐
国葬。
西园寺公望历经孝明、明治、大正、昭和四朝,为“
明治九元老”之一。他是大正、昭和年间寿命最长的元老,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学术界对其地位有不同的议论,有人视其为皇室与贵族势力的代表,对日本政局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有观点认为他代表日本新老财阀的利益。甚至有人称其为日本的早期社会主义者。
(概述内图片来源)
西园寺公望(<a href="./?mention=日语">日语</a>:西園寺公望[<a href="./?mention=日文汉字">日文汉字</a>]/さいおんじ きんもち[<a href="./?mention=平假名">平假名</a>],<a href="./?mention=罗马音">罗马音</a>:Saionji Kinmochi;1849年12月7日[旧历10月23日]-1940年11月24日),号陶庵,<a href="./?mention=日本帝国">日本帝国</a>时期政治家,第12任、14任<a href="./?mention=日本首相">日本首相</a>(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br/>西园寺公望出身贵族<a href="./?mention=清华家">清华家</a>,早年参加<a href="./?mention=戊辰战争">戊辰战争</a>,官至越后府知事。1870年赴法国留学,期间接触法国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回国后参与创办《东洋自由新闻》,鼓吹自由民权思想。后被迫退出自由民权运动。历任驻奥、德、比等国公使,两入<a href="./?mention=伊藤博文">伊藤博文</a>内阁为文相,又任<a href="./?mention=贵族院">贵族院</a>副议长、<a href="./?mention=枢密院">枢密院</a>议长等职。1903年任<a href="./?mention=立宪政友会">立宪政友会</a>总裁。1906年后两次组阁,与<a href="./?mention=桂太郎">桂太郎</a>轮流执政,开创“桂园时期”。1913年起宣布隐退,逐渐获得<a href="./?mention=日本元老">日本元老</a>的资格。1919年以首席全权代表身份出席<a href="./?mention=巴黎和会">巴黎和会</a>,回国后晋公爵。在1923年<a href="./?mention=山县有朋">山县有朋</a>死后成为唯一的元老,在内阁更迭或处理重大问题时,以元老身份出面裁决,开启日本“<a href="./?mention=政党内阁">政党内阁</a>”时期。晚年反对<a href="./?mention=军部">军部</a>参与政治,主张与英、美保持协调,但影响力逐渐下降。1940年病逝,享年90岁。赠<a href="./?mention=从一位">从一位</a>,获赐<a href="./?mention=国葬">国葬</a>。<br/>西园寺公望历经孝明、明治、大正、昭和四朝,为“<a href="./?mention=明治九元老">明治九元老</a>”之一。他是大正、昭和年间寿命最长的元老,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学术界对其地位有不同的议论,有人视其为皇室与贵族势力的代表,对日本政局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有观点认为他代表日本新老财阀的利益。甚至有人称其为日本的早期社会主义者。<br/>(概述内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