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1612年5月29日—1693年9月30日),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
安徽省
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
钱澄之自小随父读书,十一岁能写文章,崇祯时中秀才。南明桂王时,担任
翰林院庶吉士。诗文尤负重名,与
徐元文有书信往来,《与徐公肃司成书》曾披露
顾炎武偏激的一面。王夫之推崇他“诗体整健”。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
钱澄之(1612年5月29日—1693年9月30日),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a href="./?mention=安徽">安徽</a>省<a href="./?mention=桐城">桐城</a>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br/>钱澄之自小随父读书,十一岁能写文章,崇祯时中秀才。南明桂王时,担任<a href="./?mention=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a>。诗文尤负重名,与<a href="./?mention=徐元文">徐元文</a>有书信往来,《与徐公肃司成书》曾披露<a href="./?mention=顾炎武">顾炎武</a>偏激的一面。王夫之推崇他“诗体整健”。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