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The first branch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 university)简称“抗大一分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
军事和
政治干部的学校。
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11月25日成立于
陕西延安。
1939年2月,迁至山西太行山,亦称
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随营学校。1939年11月,迁至
山东解放区
首府临沂办学。1941年与
滨海师范合并改为
滨海建国学院,先后改名临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临沂师范学院。2010年11月,更名为
临沂大学。
抗大一分校是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敌后根据地十二所分校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培养青年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分校。在山东培养了军、政、地干部9840名。培养地方干部共2000人。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The first branch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 university)简称“抗大一分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a href="./?mention=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a>创办的培养<a href="./?mention=军事">军事</a>和<a href="./?mention=政治">政治</a>干部的学校。<br/>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11月25日成立于<a href="./?mention=陕西">陕西</a>延安。<a href="./?mention=1939年">1939年</a>2月,迁至山西太行山,亦称<a href="./?mention=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a>第18集团军随营学校。1939年11月,迁至<a href="./?mention=山东">山东</a>解放区<a href="./?mention=首府">首府</a>临沂办学。1941年与<a href="./?mention=滨海">滨海</a><a href="./?mention=师范">师范</a>合并改为<a href="./?mention=滨海建国学院">滨海建国学院</a>,先后改名临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a href="./?mention=临沂师范学院">临沂师范学院</a>。2010年11月,更名为<a href="./?mention=临沂大学">临沂大学</a>。<br/>抗大一分校是<a href="./?mention=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a>(简称抗大)在敌后根据地十二所分校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培养青年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分校。在山东培养了军、政、地干部9840名。培养地方干部共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