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古名源头、中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朝廷命湖广总督派兵驱逐覃氏土司,今中湖全境属慈利县十四都二区,分三里(中府里、烽火里、某里)十岩。雍正十三年(1735),将慈利县十、十一、十二、十三都以及八、九、十四都部分地方(含今中湖全境)及永顺部分地方、原茅冈司地方合并置永定县,今中湖全境遂属永定县十四都。1913年,永定县建13乡,都团制撤销,今中湖全境划归西教乡管辖。1914年,永定县更名大庸县。汉语西南官话中,“府”、“湖”同音,久而久之,“中府里”之“中府”逐渐变音为今“中湖”,“中湖”也成为现今全乡的正式称呼。
1927年,今中湖全境从西教乡划出,合并天子山、桑植康三峪等地,成立康中乡,辖11保108甲。公历1950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四),改各保为村,成立11个农会组织。1953年,改名中湖乡,仍属教字垭五区管辖。1958年9月,并入群力公社,1961年,成立中湖公社,至1963年共下置12个生产大队。1984年复置乡。1989年1月,中湖乡正式从原大庸划出,归大庸市武陵源区管辖。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古名源头、中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朝廷命湖广总督派兵驱逐覃氏土司,今中湖全境属慈利县十四都二区,分三里(中府里、烽火里、某里)十岩。雍正十三年(1735),将慈利县十、十一、十二、十三都以及八、九、十四都部分地方(含今中湖全境)及永顺部分地方、原茅冈司地方合并置永定县,今中湖全境遂属永定县十四都。1913年,永定县建13乡,都团制撤销,今中湖全境划归西教乡管辖。1914年,永定县更名大庸县。汉语西南官话中,“府”、“湖”同音,久而久之,“中府里”之“中府”逐渐变音为今“中湖”,“中湖”也成为现今全乡的正式称呼。<br/>1927年,今中湖全境从西教乡划出,合并天子山、桑植康三峪等地,成立康中乡,辖11保108甲。公历1950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四),改各保为村,成立11个农会组织。1953年,改名中湖乡,仍属教字垭五区管辖。1958年9月,并入群力公社,1961年,成立中湖公社,至1963年共下置12个生产大队。1984年复置乡。1989年1月,中湖乡正式从原大庸划出,归大庸市武陵源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