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复旦大学周杰伦

Query String: 二十四节气

Named-Entity Disambiguation:二十四节气(历法)

点击更新页面

Visualization Timeline Curiosity

Information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属太阳历范畴,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InfoBox

中文名 二十四节气
划分依据 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
历法 干支历(又称节气历)
反映 地球的回归运动,寒暑季节的变化
外文名称 24 solar terms
理论反映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起源 依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制定
起源年代 上古时代

CN-Probase Concept

概念 文化术语
概念 历法

Baidu Baike Tag

标签 文化
标签 文化术语
标签 生活
标签 科学百科环境生态分类

Linking

Copyright © 2014-2017 KW Lab@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