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门,又称
兴中门,是
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位于
南京市鼓楼区下关
卢龙山(今
狮子山)南麓与
绣球山之间,是旧时南京城北通往长江要道,处于钟阜门与
挹江门之间,军事位置十分重要。
仪凤门架两山凹之间,可谓取尽地利之益,仪凤喻
有凤来仪之意,与
钟阜门相对而建,据考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之形胜,故建有
钟阜门(向东)、仪凤门(向西)两座城门。
1931年(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改仪凤门为
兴中门,取振兴中华之意,前中国国民党主席
谭延闿并为
兴中门题写门额。1958年至1959年,仪凤门城门在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中遭到拆除,其两侧城墙得以保存。2006年,仪凤门段城墙重新连接,城门以及其城楼建筑复建完成。
仪凤门,又称<a href="./?mention=兴中门">兴中门</a>,是<a href="./?mention=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a>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位于<a href="./?mention=南京市">南京市</a>鼓楼区下关<a href="./?mention=卢龙山">卢龙山</a>(今<a href="./?mention=狮子山">狮子山</a>)南麓与<a href="./?mention=绣球山">绣球山</a>之间,是旧时南京城北通往长江要道,处于钟阜门与<a href="./?mention=挹江门">挹江门</a>之间,军事位置十分重要。<br/>仪凤门架两山凹之间,可谓取尽地利之益,仪凤喻<a href="./?mention=有凤来仪">有凤来仪</a>之意,与<a href="./?mention=钟阜门">钟阜门</a>相对而建,据考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之形胜,故建有<a href="./?mention=钟阜门">钟阜门</a>(向东)、仪凤门(向西)两座城门。<br/>1931年(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改仪凤门为<a href="./?mention=兴中门">兴中门</a>,取振兴中华之意,前中国国民党主席<a href="./?mention=谭延闿">谭延闿</a>并为<a href="./?mention=兴中门">兴中门</a>题写门额。1958年至1959年,仪凤门城门在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中遭到拆除,其两侧城墙得以保存。2006年,仪凤门段城墙重新连接,城门以及其城楼建筑复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