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空桑(今河南省杞县空桑村)人。因其母居
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夏末商年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
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商汤三聘之后,辅助商汤打败夏桀,为商朝的建立丰功伟绩。拜为尹(丞相),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即《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五代君主,执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
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逝世,终年一百岁,以天子之礼葬于亳都(今安徽亳州市)。,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后世奉祀为“商元圣”。毛泽东在《毛泽东早期文稿》给予高度评价;“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空桑(今河南省杞县空桑村)人。因其母居<a href="./?mention=伊水">伊水</a>之上,故以伊为氏。夏末商年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br/>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商汤三聘之后,辅助商汤打败夏桀,为商朝的建立丰功伟绩。拜为尹(丞相),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即《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a href="./?mention=外丙">外丙</a>、<a href="./?mention=仲壬">仲壬</a>、<a href="./?mention=太甲">太甲</a>、<a href="./?mention=沃丁">沃丁</a>五代君主,执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br/>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逝世,终年一百岁,以天子之礼葬于亳都(今安徽亳州市)。,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后世奉祀为“商元圣”。毛泽东在《毛泽东早期文稿》给予高度评价;“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