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
贵州省
兴义人。早年留学
日本,就读于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
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
日本就读于
陆军士官学校。
1916年秋回国,到
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
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
广州,任大本营参议、
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
旅长、师长、军长等职。1927年4月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浙江进行反革命屠杀。1930年3 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此后任“剿共” 军队前线指挥, 积极参与第一、二、四次“ 围剿”。1933 年5月,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6月又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同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全面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中国远征军总司令、
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1 年1月同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
1946年6月,任中国驻
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a href="./?mention=中华民国陆军">中华民国陆军</a><a href="./?mention=一级上将">一级上将</a>,字敬之,<a href="./?mention=贵州">贵州</a>省<a href="./?mention=兴义">兴义</a>人。早年留学<a href="./?mention=日本">日本</a>,就读于<a href="./?mention=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a>。<a href="./?mention=辛亥革命">辛亥革命</a>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a href="./?mention=二次革命">二次革命</a>失败后,再到<a href="./?mention=日本">日本</a>就读于<a href="./?mention=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士官学校</a>。<br/>1916年秋回国,到<a href="./?mention=贵州">贵州</a>任讲武学校校长、<a href="./?mention=黔军">黔军</a>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a href="./?mention=广州">广州</a>,任大本营参议、<a href="./?mention=黄埔军校">黄埔军校</a>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a href="./?mention=旅长">旅长</a>、师长、军长等职。1927年4月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浙江进行反革命屠杀。1930年3 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此后任“剿共” 军队前线指挥, 积极参与第一、二、四次“ 围剿”。1933 年5月,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6月又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同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br/>全面<a href="./?mention=抗日战争">抗日战争</a>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a href="./?mention=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a>总司令、<a href="./?mention=中国战区">中国战区</a>中国陆军总司令。1941 年1月同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br/>1946年6月,任中国驻<a href="./?mention=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理会</a>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a href="./?mention=三民主义">三民主义</a>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