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复旦大学周杰伦

Query String: 冥王星

Named-Entity Disambiguation:冥王星(太阳系矮行星)

点击更新页面

Visualization Timeline Curiosity

Information

冥王星(Pluto,小行星编号为134340,天文符号为♇)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被发现的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第一颗类冥天体,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9,质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外海王星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质量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1/6、月球体积的1/3。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千米),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千米)。冥王星会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但因与海王星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按平均距离计算,太阳光需要5.5小时才能到达冥王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天体开始挑战其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2006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将冥王星排除出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
冥王星有五个已知的卫星,轨道由内到外为:冥卫一(最大的卫星,直径略大于冥王星的一半)、冥卫五冥卫二冥卫四冥卫三。冥王星和冥卫一的质心不在其中任何一个天体之内,被非正式看做双矮行星系统。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观测,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InfoBox

中文名 冥王星
会合周期 366.73 天
体积 7.057×10⁹ km³
公转周期 247.94 年
分类 矮行星
别名 134340号小行星、冥神星
升交点经度 110.299 度
半长轴 39.482 天文单位
反照率 0.49 至 0.66
发现时间 1930年02月18日
发现者 克莱德·威廉·汤博
外文名称 Pluto
大气层构成 一氧化碳
大气层构成 氮气
大气层构成 甲烷
已知卫星数量 5
平均公转速度 4.743 km/s
平均密度 1.854 g/cm³(±0.006)
平近点角 14.53 度
直径 2376.6 km(±1.6)
离心率 0.2488
绝对星等 -0.7 等
自转周期 6日9小时17分36秒(逆自转)
表面温度 -229 ℃
表面积 1.779×10⁷ km²
表面重力 0.620 m/s²
视星等 14.53 等(13.65至16.3)
角直径 0.065″-0.115″
质量 1.303✕1022 kg(±0.003)
赤道自转速度 47.18 km/h
轨道倾角 17.16 度
转轴倾角 119.591±0.014°
近日点 29.658 天文单位(44.368 亿千米)
近日点幅角 113.834°
远日点 49.305 天文单位(73.760 亿千米)
逃逸速度 1.212 km/s

CN-Probase Concept

DBpedia Type

Baidu Baike Tag

Linking

Copyright © 2014-2017 KW Lab@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