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Pluto,
小行星编号为134340,天文符号为♇)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被发现的第一颗
柯伊伯带天体,第一颗
类冥天体,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
矮行星。
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9,质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
外海王星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
离散盘中的
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质量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1/6、月球体积的1/3。冥王星的轨道
离心率及
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千米),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千米)。冥王星会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但因与
海王星的
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按平均距离计算,太阳光需要5.5小时才能到达冥王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
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天体开始挑战其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2006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将冥王星排除出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
冥王星有五个已知的卫星,轨道由内到外为:
冥卫一(最大的卫星,直径略大于冥王星的一半)、
冥卫五、
冥卫二、
冥卫四、
冥卫三。冥王星和冥卫一的
质心不在其中任何一个天体之内,被非正式看做双矮行星系统。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
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观测,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冥王星(Pluto,<a href="./?mention=小行星">小行星</a>编号为134340,天文符号为♇)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被发现的第一颗<a href="./?mention=柯伊伯带">柯伊伯带</a>天体,第一颗<a href="./?mention=类冥天体">类冥天体</a>,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a href="./?mention=矮行星">矮行星</a>。<br/>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9,质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a href="./?mention=外海王星天体">外海王星天体</a>,其质量仅次于位于<a href="./?mention=离散盘">离散盘</a>中的<a href="./?mention=阋神星">阋神星</a>。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质量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1/6、月球体积的1/3。冥王星的轨道<a href="./?mention=离心率">离心率</a>及<a href="./?mention=倾角">倾角</a>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千米),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千米)。冥王星会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但因与<a href="./?mention=海王星">海王星</a>的<a href="./?mention=轨道共振">轨道共振</a>而不会碰撞。按平均距离计算,太阳光需要5.5小时才能到达冥王星。<br/>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a href="./?mention=九大行星">九大行星</a>。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天体开始挑战其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a href="./?mention=国际天文联合会">国际天文联合会</a>(IAU)因此在2006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将冥王星排除出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br/>冥王星有五个已知的卫星,轨道由内到外为:<a href="./?mention=冥卫一">冥卫一</a>(最大的卫星,直径略大于冥王星的一半)、<a href="./?mention=冥卫五">冥卫五</a>、<a href="./?mention=冥卫二">冥卫二</a>、<a href="./?mention=冥卫四">冥卫四</a>、<a href="./?mention=冥卫三">冥卫三</a>。冥王星和冥卫一的<a href="./?mention=质心">质心</a>不在其中任何一个天体之内,被非正式看做双矮行星系统。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a href="./?mention=新视野号探测器">新视野号探测器</a>飞掠冥王星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观测,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