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前188年-前141年),即汉景帝,姓刘,名启,其父为汉文帝刘恒,其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中国西汉第六位皇帝。[34]
刘启10岁时被立为太子,期间误杀刘濞太子,被刘濞怀恨在心,暗中伺机谋反。后元七年,汉文帝逝世,刘启登基皇帝。即位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景帝三年,刘濞联合其他6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刘启杀掉晁错企图平息叛乱无果,又任命周亚夫为将,历时三个月终而平定叛乱。刘启乘势下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景帝十六年,驾崩于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34]
刘启继承了文帝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重农抑商,轻徭薄赋,实行三十税一,厉行节俭,减轻刑罚,振兴文教,略修礼仪。同时采取“南抚劲越,北和强胡”策略,继续与匈奴和亲,对南越安抚,注重积极防御,在匈奴接壤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景帝之治,取得了“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的治绩。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34]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即汉景帝,姓刘,名启,其父为汉文帝刘恒,其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中国西汉第六位皇帝。[34]<br/>刘启10岁时被立为太子,期间误杀刘濞太子,被刘濞怀恨在心,暗中伺机谋反。后元七年,汉文帝逝世,刘启登基皇帝。即位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景帝三年,刘濞联合其他6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刘启杀掉晁错企图平息叛乱无果,又任命周亚夫为将,历时三个月终而平定叛乱。刘启乘势下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景帝十六年,驾崩于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34]<br/>刘启继承了文帝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重农抑商,轻徭薄赋,实行三十税一,厉行节俭,减轻刑罚,振兴文教,略修礼仪。同时采取“南抚劲越,北和强胡”策略,继续与匈奴和亲,对南越安抚,注重积极防御,在匈奴接壤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景帝之治,取得了“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的治绩。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