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也作“句践”),《
史记索隐》引《
竹书纪年》作“菼执”。[71]春秋时期
越国君主(前497年-前464年在位),越王
允常之子。
前497年,越王勾践即位。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在
檇李中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
夫椒,被迫向吴求和,舍身入吴。返国后,重用
范蠡、
文种、
计然等人,
卧薪尝胆,实行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平粜通商等政策,扩充水师、步兵,交好齐、晋、楚三国,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三年(前484年),助吴伐齐,败齐于
艾陵,使吴国放松警惕。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
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趁机突袭吴都
姑苏,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
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破吴都,灭亡吴国,迫使夫差自尽。次年带兵渡淮,会盟齐、晋等诸侯于
徐州,被周天子命为“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会后,迁都
琅琊(今山东
胶南琅琊),废立邾、卫国君,划定邾、鲁疆界并讨伐鲁
三桓势力。越王勾践三十三年(前464年),勾践去世,其子
鹿郢即位。[71]
勾践在位时,忍辱负重,卒灭强吴,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被
司马迁誉为“贤”。此外,他还留下了“
卧薪尝胆”“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等典故。
勾践(?-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也作“句践”),《<a href="./?mention=史记索隐">史记索隐</a>》引《<a href="./?mention=竹书纪年">竹书纪年</a>》作“菼执”。[71]春秋时期<a href="./?mention=越国">越国</a>君主(前497年-前464年在位),越王<a href="./?mention=允常">允常</a>之子。<br/>前497年,越王勾践即位。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在<a href="./?mention=檇李">檇李</a>中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a href="./?mention=夫椒">夫椒</a>,被迫向吴求和,舍身入吴。返国后,重用<a href="./?mention=范蠡">范蠡</a>、<a href="./?mention=文种">文种</a>、<a href="./?mention=计然">计然</a>等人,<a href="./?mention=卧薪尝胆">卧薪尝胆</a>,实行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平粜通商等政策,扩充水师、步兵,交好齐、晋、楚三国,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三年(前484年),助吴伐齐,败齐于<a href="./?mention=艾陵">艾陵</a>,使吴国放松警惕。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a href="./?mention=吴王夫差">吴王夫差</a>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趁机突袭吴都<a href="./?mention=姑苏">姑苏</a>,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a href="./?mention=笠泽之战">笠泽之战</a>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破吴都,灭亡吴国,迫使夫差自尽。次年带兵渡淮,会盟齐、晋等诸侯于<a href="./?mention=徐州">徐州</a>,被周天子命为“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会后,迁都<a href="./?mention=琅琊">琅琊</a>(今山东<a href="./?mention=胶南">胶南</a>琅琊),废立邾、卫国君,划定邾、鲁疆界并讨伐鲁<a href="./?mention=三桓">三桓</a>势力。越王勾践三十三年(前464年),勾践去世,其子<a href="./?mention=鹿郢">鹿郢</a>即位。[71]<br/>勾践在位时,忍辱负重,卒灭强吴,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被<a href="./?mention=司马迁">司马迁</a>誉为“贤”。此外,他还留下了“<a href="./?mention=卧薪尝胆">卧薪尝胆</a>”“<a href="./?mention=鸟尽弓藏">鸟尽弓藏</a>,<a href="./?mention=兔死狗烹">兔死狗烹</a>”“<a href="./?mention=十年生聚">十年生聚</a>,<a href="./?mention=十年教训">十年教训</a>”等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