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岐南偏东15公里,
五桂山镇政府南偏东4.8
公里处,辖10个自然村。驻地溴脚(地名)。1953年建南桥乡,因所辖南坑、石莹桥两村最大,且在乡的中心,交通方便,故在两村名中各取一字而命名,沿用至今。2010年有312户932人。计有古、张、甘、陈、巫、黄、钟等姓65个,其中古姓、张姓为大姓。
清乾隆和道光年代,南桥属谷都管辖;1944年属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五桂山区政务委员会管辖,称石莹桥乡;1953年属第二区三乡管辖的乡;1958年属三乡公社,称生产大队;1974年划归五桂山区建设指挥部(后称五桂山区、五桂山镇)管辖,1984年称为乡,1986年改称村,1989年称管理区,1998年复称村委会。
村内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城桂公路主干道从村中心穿过,石横公路与城桂公路接通。1991年后,村委会筹集资金112.8万元修筑村道8.1公里,使水泥道路连通各
自然村,并与公路衔接。村内有小学校、信用社、卫生站、个体小商店和小食店。
在石岐南偏东15公里,<a href="./?mention=五桂山镇">五桂山镇</a>政府南偏东4.8<a href="./?mention=公里">公里</a>处,辖10个自然村。驻地溴脚(地名)。1953年建南桥乡,因所辖南坑、石莹桥两村最大,且在乡的中心,交通方便,故在两村名中各取一字而命名,沿用至今。2010年有312户932人。计有古、张、甘、陈、巫、黄、钟等姓65个,其中古姓、张姓为大姓。<br/>清乾隆和道光年代,南桥属谷都管辖;1944年属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五桂山区政务委员会管辖,称石莹桥乡;1953年属第二区三乡管辖的乡;1958年属三乡公社,称生产大队;1974年划归五桂山区建设指挥部(后称五桂山区、五桂山镇)管辖,1984年称为乡,1986年改称村,1989年称管理区,1998年复称村委会。<br/>村内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城桂公路主干道从村中心穿过,石横公路与城桂公路接通。1991年后,村委会筹集资金112.8万元修筑村道8.1公里,使水泥道路连通各<a href="./?mention=自然村">自然村</a>,并与公路衔接。村内有小学校、信用社、卫生站、个体小商店和小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