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赞大臣,是清官名,置于
外蒙古乌里雅苏台、外蒙古
科布多、
新疆伊犁、新疆
塔尔巴哈台、新疆
乌什等地。清代新疆伊犁将军下设参赞,又在塔尔巴哈台、乌什等处各设参赞大臣,等级略次于将军,皆由皇帝特旨简派。掌参赞军务,综理政事,又战时亦往往临时置参赞大臣,辅佐统帅,助理军务,分统军队。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平定新疆南部的
大小和卓叛乱以后,鉴于当时面临的复杂的周边环境,经过详细慎密的事前考察之后,在新疆实施了军政合一、以军统政的行政管理制度—
军府制。天山南路参赞大臣就是军府制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路参赞大臣从建立伊始到1866年不见设置为止,在它存续的一百多年间,其名称曾因其府治的变迁而三易,先后称为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乌什参赞大臣、叶尔羌参赞大臣;其职责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所变化,最初仅为驻扎
回疆一城之参赞大臣,后被授命总理回疆事务,称为“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肩负新疆南部的一切事务。
参赞大臣,是清官名,置于<a href="./?mention=外蒙古">外蒙古</a><a href="./?mention=乌里雅苏台">乌里雅苏台</a>、外蒙古<a href="./?mention=科布多">科布多</a>、<a href="./?mention=新疆">新疆</a><a href="./?mention=伊犁">伊犁</a>、新疆<a href="./?mention=塔尔巴哈台">塔尔巴哈台</a>、新疆<a href="./?mention=乌什">乌什</a>等地。清代新疆伊犁将军下设参赞,又在塔尔巴哈台、乌什等处各设参赞大臣,等级略次于将军,皆由皇帝特旨简派。掌参赞军务,综理政事,又战时亦往往临时置参赞大臣,辅佐统帅,助理军务,分统军队。<br/>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平定新疆南部的<a href="./?mention=大小和卓叛乱">大小和卓叛乱</a>以后,鉴于当时面临的复杂的周边环境,经过详细慎密的事前考察之后,在新疆实施了军政合一、以军统政的行政管理制度—<a href="./?mention=军府制">军府制</a>。天山南路参赞大臣就是军府制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路参赞大臣从建立伊始到1866年不见设置为止,在它存续的一百多年间,其名称曾因其府治的变迁而三易,先后称为<a href="./?mention=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a>、乌什参赞大臣、叶尔羌参赞大臣;其职责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所变化,最初仅为驻扎<a href="./?mention=回疆">回疆</a>一城之参赞大臣,后被授命总理回疆事务,称为“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肩负新疆南部的一切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