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
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
镐京(今陕西西安)。
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
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
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
镐京陷落,
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
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
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姓,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br/>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a href="./?mention=周武王">周武王</a>姬发创建,定都<a href="./?mention=镐京">镐京</a>(今陕西西安)。<a href="./?mention=周成王">周成王</a>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a href="./?mention=成周">成周</a>(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a href="./?mention=周穆王">周穆王</a>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a href="./?mention=镐京">镐京</a>陷落,<a href="./?mention=西周">西周</a>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a href="./?mention=东周">东周</a>。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a href="./?mention=三家分晋">三家分晋</a>”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br/>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姓,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