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汗(即“国师汗”的音译,清译顾实汗,蒙语转写:Güshi Khan,西里尔字母:Гүш Хаан;1582年-1653年),
孛儿只斤氏,本名图鲁拜琥(一译图鲁拜呼,蒙古语意为天资聪颖,蒙语转写:Torobaikhu,西里尔字母:Төрбайх)。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
和硕特部首领、
和硕特汗国的创建者。成吉思汗之弟
合撒儿十九世孙,卫拉特汗
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
固始汗早年为卫拉特盟主,不断抵御
沙俄和喀尔喀部的攻势。崇德元年(1636年),遣使向清朝朝贡,表达归顺之意。为避免内部冲突及另寻新
牧地,于天聪十年(1636年)应西藏格鲁派摄政
索南群培和
四世班禅、
五世达赖之请,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兵进军
青海,击败
却图汗,据有青海。后获达赖赠“固始·丹增曲结”(汉语中的“国师·持教法王”,蒙古语又称“固始·
诺门汗”)尊号。崇德五年(1640年),攻灭
康区白利
土司,次年兴兵入
后藏,不久后灭
噶当派的
藏巴汗政权,据有全藏。在藏时扶持格鲁派,健全藏地行政机构,控制西藏军队,掌握了青藏地方政权。顺治三年(1646年),遣使入京,正式归顺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被顺治帝颁赐
金册、
金印,册封为“遵行文义慧敏顾实汗”。后病故于
拉萨。
固始汗建立了一个统治整个藏地(包括青海、康区)的汗国。同时,借助固始汗的军事力量,格鲁派确立了在
藏族社会的优势地位,深刻影响了
青藏高原历史。他归附清朝的举措,对巩固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也起过一定作用。
(概述图来源)
固始汗(即“国师汗”的音译,清译顾实汗,蒙语转写:Güshi Khan,西里尔字母:Гүш Хаан;1582年-1653年),<a href="./?mention=孛儿只斤">孛儿只斤</a>氏,本名图鲁拜琥(一译图鲁拜呼,蒙古语意为天资聪颖,蒙语转写:Torobaikhu,西里尔字母:Төрбайх)。<a href="./?mention=明末清初">明末清初</a>卫拉特蒙古<a href="./?mention=和硕特部">和硕特部</a>首领、<a href="./?mention=和硕特汗国">和硕特汗国</a>的创建者。成吉思汗之弟<a href="./?mention=合撒儿">合撒儿</a>十九世孙,卫拉特汗<a href="./?mention=哈尼诺颜洪果尔">哈尼诺颜洪果尔</a>第四子。<br/><a href="./?mention=固始">固始</a>汗早年为卫拉特盟主,不断抵御<a href="./?mention=沙俄">沙俄</a>和喀尔喀部的攻势。崇德元年(1636年),遣使向清朝朝贡,表达归顺之意。为避免内部冲突及另寻新<a href="./?mention=牧地">牧地</a>,于天聪十年(1636年)应西藏格鲁派摄政<a href="./?mention=索南群培">索南群培</a>和<a href="./?mention=四世班禅">四世班禅</a>、<a href="./?mention=五世达赖">五世达赖</a>之请,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兵进军<a href="./?mention=青海">青海</a>,击败<a href="./?mention=却图汗">却图汗</a>,据有青海。后获达赖赠“固始·丹增曲结”(汉语中的“国师·持教法王”,蒙古语又称“固始·<a href="./?mention=诺门汗">诺门汗</a>”)尊号。崇德五年(1640年),攻灭<a href="./?mention=康区">康区</a>白利<a href="./?mention=土司">土司</a>,次年兴兵入<a href="./?mention=后藏">后藏</a>,不久后灭<a href="./?mention=噶当派">噶当派</a>的<a href="./?mention=藏巴汗">藏巴汗</a>政权,据有全藏。在藏时扶持格鲁派,健全藏地行政机构,控制西藏军队,掌握了青藏地方政权。顺治三年(1646年),遣使入京,正式归顺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被顺治帝颁赐<a href="./?mention=金册">金册</a>、<a href="./?mention=金印">金印</a>,册封为“遵行文义慧敏顾实汗”。后病故于<a href="./?mention=拉萨">拉萨</a>。<br/>固始汗建立了一个统治整个藏地(包括青海、康区)的汗国。同时,借助固始汗的军事力量,格鲁派确立了在<a href="./?mention=藏族">藏族</a>社会的优势地位,深刻影响了<a href="./?mention=青藏高原">青藏高原</a>历史。他归附清朝的举措,对巩固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也起过一定作用。<br/>(概述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