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
训蒙骈句》、《
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诗词和
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
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
康熙年间
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如今我们使用的,是清代
光绪癸未年间约公元1883年成都魏朝俊“
墨耕堂”私藏的版本,其封面题名为《声律启蒙》,内页所载名为《声律启蒙撮要》,作者题名为“
衡山聂铣敏蓉峰重订、
邵陵车万育双亭著、
湘潭夏大观枫江笺”。此书既名为“撮要”,自然只会节录撮取《声律启蒙》中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分为上、下两卷,只有平声30个
韵部(即绝大部分
格律诗所用的韵部),很明显,这是撮取了祝明撰写的前两卷,并以它为基础,进行了一些作者认为是必要的删改和修订而成的。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a href="./?mention=训蒙骈句">训蒙骈句</a>》、《<a href="./?mention=笠翁对韵">笠翁对韵</a>》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br/>诗词和<a href="./?mention=对联">对联</a>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a href="./?mention=声调">声调</a>、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a href="./?mention=康熙">康熙</a>年间<a href="./?mention=车万育">车万育</a>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br/>如今我们使用的,是清代<a href="./?mention=光绪">光绪</a>癸未年间约公元1883年成都魏朝俊“<a href="./?mention=墨耕堂">墨耕堂</a>”私藏的版本,其封面题名为《声律启蒙》,内页所载名为《声律启蒙撮要》,作者题名为“<a href="./?mention=衡山">衡山</a><a href="./?mention=聂铣敏">聂铣敏</a>蓉峰重订、<a href="./?mention=邵陵">邵陵</a>车万育双亭著、<a href="./?mention=湘潭">湘潭</a><a href="./?mention=夏大观">夏大观</a>枫江笺”。此书既名为“撮要”,自然只会节录撮取《声律启蒙》中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分为上、下两卷,只有平声30个<a href="./?mention=韵部">韵部</a>(即绝大部分<a href="./?mention=格律诗">格律诗</a>所用的韵部),很明显,这是撮取了祝明撰写的前两卷,并以它为基础,进行了一些作者认为是必要的删改和修订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