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是雀形目[9]山雀科山雀属鸟类[10]。大山雀体大(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头及喉灰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兜。
大山雀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除了中国新疆南部和西藏的许多地区[10],欧洲、亚洲,非洲也有分布[12]。大山雀主要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林中。大山雀性情活跃,鸣声悦耳,常于枝头和地面上跳动,一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它食量很大,每昼夜吃的昆虫数量约等于自身的体重。它们捕食的昆虫种类很广泛,其中绝大部分为果树害虫,如梨象甲、金龟甲、天牛幼虫等[10]。繁殖期在4-8月,营巢于天然树洞、啄木鸟废弃树洞、窝卵数通常为6~9枚,可多达15枚,雌鸟孵卵,孵化期约为14天。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15~17天后可离巢。[12]
大山雀是著名的食虫益鸟,每天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的昆虫,是中国最著名的农林益鸟[13]。因此现已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4]
大山雀是雀形目[9]山雀科山雀属鸟类[10]。大山雀体大(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头及喉灰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兜。<br/>大山雀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除了中国新疆南部和西藏的许多地区[10],欧洲、亚洲,非洲也有分布[12]。大山雀主要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林中。大山雀性情活跃,鸣声悦耳,常于枝头和地面上跳动,一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它食量很大,每昼夜吃的昆虫数量约等于自身的体重。它们捕食的昆虫种类很广泛,其中绝大部分为果树害虫,如梨象甲、金龟甲、天牛幼虫等[10]。繁殖期在4-8月,营巢于天然树洞、啄木鸟废弃树洞、窝卵数通常为6~9枚,可多达15枚,雌鸟孵卵,孵化期约为14天。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15~17天后可离巢。[12]<br/>大山雀是著名的食虫益鸟,每天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的昆虫,是中国最著名的农林益鸟[13]。因此现已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