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复旦大学周杰伦

Query String: 嬉皮士文化

Named-Entity Disambiguation:嬉皮士(年轻人团体)

点击更新页面

Visualization Timeline Curiosity

Information

嬉皮士(英语Hippie或Hippy的音意译)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没有宣言或领导人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他们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权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贪婪,传统道德的狭窄和战争的无人道性。他们将他们反对的机构和组织称为“陈府”(the establishment)。
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使用,来描写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侮辱

InfoBox

中文名 嬉皮士
主要人群 年轻人
主要特征 爱与和平
作风 颓废派作风
出现年代 1960年代和1970年代
反抗 习俗和当时政治
外文名称 Hippie
外文名称 Hippy
普及者 赫柏·凯恩

CN-Probase Concept

概念 人物
概念 话题人物
概念 团体

Baidu Baike Tag

Linking

Copyright © 2014-2017 KW Lab@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