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沫沙(1907年1月16日—1990年12月27日),原名廖家权,笔名有繁星、埜容、野容、达伍、熊飞、闻璧、怀湘等,湖南
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杂文家,曾任北京市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全国第三、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
1928年,前往武汉任《革命军日报》副刊编辑。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同
田汉、
阳翰笙、
袁牧之等到武汉编辑期刊《抗战戏剧》。1938年,参加田汉在湖南创办的《抗战日报》编辑工作。1939年,参加
郭沫若、
夏衍在桂林主办的《
救亡日报》编辑工作。1941年“
皖南事变”后,前往香港任《华商报》晚刊编辑部主任。1942年,前往重庆任《
新华日报》编辑部主任。1949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鹿马传》。1961年9月,北京市委刊物《前线》为廖沫沙、邓拓和吴晗开设《
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三人轮流撰稿。“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林彪、“四人帮”反党反革命集团诬蔑为“
三家村反党集团”成员,遭长期关押,后被下放至江西林场进行劳动改造。1979年初,平反昭雪。1986年,出版《廖沫沙文集》。1990年12月27日,因病在
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廖沫沙(1907年1月16日—1990年12月27日),原名廖家权,笔名有繁星、埜容、野容、达伍、熊飞、闻璧、怀湘等,湖南<a href="./?mention=长沙">长沙</a>人,中国现代作家、杂文家,曾任北京市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全国第三、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br/>1928年,前往武汉任《革命军日报》副刊编辑。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同<a href="./?mention=田汉">田汉</a>、<a href="./?mention=阳翰笙">阳翰笙</a>、<a href="./?mention=袁牧之">袁牧之</a>等到武汉编辑期刊《抗战戏剧》。1938年,参加田汉在湖南创办的《抗战日报》编辑工作。1939年,参加<a href="./?mention=郭沫若">郭沫若</a>、<a href="./?mention=夏衍">夏衍</a>在桂林主办的《<a href="./?mention=救亡日报">救亡日报</a>》编辑工作。1941年“<a href="./?mention=皖南事变">皖南事变</a>”后,前往香港任《华商报》晚刊编辑部主任。1942年,前往重庆任《<a href="./?mention=新华日报">新华日报</a>》编辑部主任。1949年,出版短篇小说集《<a href="./?mention=鹿马传">鹿马传</a>》。1961年9月,北京市委刊物《前线》为廖沫沙、邓拓和吴晗开设《<a href="./?mention=三家村札记">三家村札记</a>》杂文专栏,三人轮流撰稿。“<a href="./?mention=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a>”期间,遭林彪、“四人帮”反党反革命集团诬蔑为“<a href="./?mention=三家村反党集团">三家村反党集团</a>”成员,遭长期关押,后被下放至江西林场进行劳动改造。1979年初,平反昭雪。1986年,出版《廖沫沙文集》。1990年12月27日,因病在<a href="./?mention=北京">北京</a>逝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