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江门,是
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位于今
南京市鼓楼区西北段城墙,架两山之间。著名的
中山大道-
中山北路由此进入南京城,是旧时连通南京城内与下关码头(今
中山码头)的重要通道。
1921年(民国十年)将城墙凿开,时为单孔城门。为中山码头和下关火车站入城的交通要道,因主持修造者为江苏省民政长
韩国钧,系
泰州人,泰州古称“海陵”,得名海陵门。
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国民政府将海陵门易名为挹江门,1929年,为准备
奉安大典,改为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是南京城第一个三孔券门。同年4月,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戴季陶题写“挹江门”匾额。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
渡江战役的胜利,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市区。1984年,该城楼上由邓小平题词,辟为
渡江胜利纪念馆。2009年4月,渡江胜利纪念馆异地改建。
挹江门,是<a href="./?mention=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a>民国增辟城门,位于今<a href="./?mention=南京市">南京市</a>鼓楼区西北段城墙,架两山之间。著名的<a href="./?mention=中山大道">中山大道</a>-<a href="./?mention=中山北路">中山北路</a>由此进入南京城,是旧时连通南京城内与下关码头(今<a href="./?mention=中山码头">中山码头</a>)的重要通道。<br/>1921年(民国十年)将城墙凿开,时为单孔城门。为中山码头和下关火车站入城的交通要道,因主持修造者为江苏省民政长<a href="./?mention=韩国钧">韩国钧</a>,系<a href="./?mention=泰州">泰州</a>人,泰州古称“海陵”,得名海陵门。<br/>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国民政府将海陵门易名为挹江门,1929年,为准备<a href="./?mention=奉安大典">奉安大典</a>,改为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是南京城第一个三孔券门。同年4月,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a href="./?mention=戴季陶">戴季陶</a>题写“挹江门”匾额。<br/>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a href="./?mention=渡江战役">渡江战役</a>的胜利,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市区。1984年,该城楼上由邓小平题词,辟为<a href="./?mention=渡江胜利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a>。2009年4月,渡江胜利纪念馆异地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