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20世纪兴起的生活世界理论和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迄今所见有关日常生活的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的
专著。它代表着
赫勒早年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
人道主义理论出发所开展的社会批判。
赫勒扬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
宏观经济分析和
阶级分析,从微观结构上探索
社会的民主化和人道化途径,提出了“人类需要论”和“日常生活革命”的构想。赫勒继承了
卢卡奇《
审美特性》中关于日常生活世界和艺术、科学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强调微观层次上的改变,即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重要性。
本书是<a href="./?mention=20世纪">20世纪</a>兴起的生活世界理论和<a href="./?mention=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a>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迄今所见有关日常生活的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的<a href="./?mention=专著">专著</a>。它代表着<a href="./?mention=赫勒">赫勒</a>早年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a href="./?mention=人道主义">人道主义</a>理论出发所开展的社会批判。<br/>赫勒扬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a href="./?mention=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a>和<a href="./?mention=阶级分析">阶级分析</a>,从微观结构上探索<a href="./?mention=社会">社会</a>的民主化和人道化途径,提出了“人类需要论”和“日常生活革命”的构想。赫勒继承了<a href="./?mention=卢卡奇">卢卡奇</a>《<a href="./?mention=审美特性">审美特性</a>》中关于日常生活世界和艺术、科学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强调微观层次上的改变,即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