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又称《晏子》,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齐国政治家
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
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晏子春秋》由于在宋代被学者认为是伪书,研究之人甚少,1972年
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晏子春秋》后,《晏子春秋》为伪书的说法不攻自破,该书思想内容丰富,不仅体现了晏婴的为政思想,也展现了齐国的政治现状,对研究我国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
哲学、文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晏子春秋》,又称《晏子》,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a href="./?mention=齐国">齐国</a>政治家<a href="./?mention=晏婴">晏婴</a>言行的一部历史<a href="./?mention=典籍">典籍</a>,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晏子春秋》由于在宋代被学者认为是伪书,研究之人甚少,1972年<a href="./?mention=银雀山汉墓">银雀山汉墓</a>出土了竹简本的《晏子春秋》后,《晏子春秋》为伪书的说法不攻自破,该书思想内容丰富,不仅体现了晏婴的为政思想,也展现了齐国的政治现状,对研究我国<a href="./?mention=春秋战国">春秋战国</a>时期历史、<a href="./?mention=哲学">哲学</a>、文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