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
曾文遄、弟
曾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
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
堪舆大道。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著《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后人尊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
风水形派四大祖师。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a href="./?mention=曾文遄">曾文遄</a>、弟<a href="./?mention=曾文迪">曾文迪</a>,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a href="./?mention=黄龙寺">黄龙寺</a>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a href="./?mention=堪舆">堪舆</a>大道。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著《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后人尊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a href="./?mention=风水">风水</a>形派四大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