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和天顺元年(1457年)至天顺八年(1464年)两次在位。
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
孝恭章皇后孙氏。
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正式即位,次年改年号
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
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
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宠信
王振,导致
宦官专权。面对日益强大的瓦剌,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增加军备,整顿兵制,但都被王振驳回。正统十四年(1449年),王振为邀功讨宠,怂恿明英宗率军亲征。在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
于谦,扶持郕王
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
北京保卫战胜利。明英宗回朝后,被朱祁钰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
夺门之变”,废景帝
朱祁钰,复位称帝,改元
天顺。杀少保于谦、名将
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又任用
李贤等人,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
郭登、
袁彬等人,重用
门达、
逯杲等奸臣。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
景泰时期恢复的
国力再度受创。
天顺八年(1464年)病逝,享年三十八岁,遗诏废除宫妃
殉葬制度,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
明十三陵中的
裕陵。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和天顺元年(1457年)至天顺八年(1464年)两次在位。<a href="./?mention=明宣宗">明宣宗</a>朱瞻基长子,母为<a href="./?mention=孝恭章皇后">孝恭章皇后</a>孙氏。<br/>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正式即位,次年改年号<a href="./?mention=正统">正统</a>。主少国疑,国事全由<a href="./?mention=太皇太后">太皇太后</a>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a href="./?mention=麓川之役">麓川之役</a>,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宠信<a href="./?mention=王振">王振</a>,导致<a href="./?mention=宦官专权">宦官专权</a>。面对日益强大的瓦剌,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增加军备,整顿兵制,但都被王振驳回。正统十四年(1449年),王振为邀功讨宠,怂恿明英宗率军亲征。在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a href="./?mention=于谦">于谦</a>,扶持郕王<a href="./?mention=朱祁钰">朱祁钰</a>登基称帝,赢得<a href="./?mention=北京保卫战">北京保卫战</a>胜利。明英宗回朝后,被朱祁钰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a href="./?mention=夺门之变">夺门之变</a>”,废景帝<a href="./?mention=朱祁钰">朱祁钰</a>,复位称帝,改元<a href="./?mention=天顺">天顺</a>。杀少保于谦、名将<a href="./?mention=范广">范广</a>,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又任用<a href="./?mention=李贤">李贤</a>等人,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a href="./?mention=郭登">郭登</a>、<a href="./?mention=袁彬">袁彬</a>等人,重用<a href="./?mention=门达">门达</a>、<a href="./?mention=逯杲">逯杲</a>等奸臣。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a href="./?mention=景泰">景泰</a>时期恢复的<a href="./?mention=国力">国力</a>再度受创。<br/>天顺八年(1464年)病逝,享年三十八岁,遗诏废除宫妃<a href="./?mention=殉葬">殉葬</a>制度,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a href="./?mention=明十三陵">明十三陵</a>中的<a href="./?mention=裕陵">裕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