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复旦大学周杰伦

Query String: 李二曲

Named-Entity Disambiguation:李颙(明清之交哲学家)

点击更新页面

Visualization Timeline Curiosity

Information

李颙(1627年-1705年),字中孚,号二曲,又号土室病夫。陕西盩厔(今周至)人。清初著名学者、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鸿儒。
李颙出身贫寒,家计艰难,靠打柴换米勉强度日。因无钱进私塾读书,便立志刻苦自学,终日手不释卷。其父亲在襄阳作战中阵亡,康熙九年(1670年),徒步去襄城寻找父亲遗骨。康熙十二年(1673年),陕西总督鄂善三次才聘得他到关中书院讲学,又以“隐逸”推荐他做官。朝廷专门派遣官员到陕催他进京,他坚辞不出。康熙十四年(1675年),他迁居富平,和李因笃相交往。康熙十七年(1678年),礼部再次举荐他作官,康熙帝派使登门相请,他却以绝食和自刺相对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皇帝西巡到陕西,传旨召见李颙。因有病卧床,不愿去见康熙帝,只是派他的儿子李慎言带上他的著作去见康熙帝。康熙深知李颙在文人士林中名高望重,不好勉强。为笼络天下士大夫之心,康熙亲书“志操高洁”四字及诗作一幅赠给李颙。康熙四十四(1705年)年李颙病逝于家,时年78岁。
李颙学术思想的核心是“反身自省”。其主张“经世致用”的治学观,对促进社会生产领域各门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他的“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的观点,是超过宋明学者的新论点。李颙还强调实施礼乐兵刑、农垦水利等适用生产的学问,特别重视农业和水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民生之命脉。他的学说由门生王心敬札记,整理成《四书反身录》和《二曲集》传世。

InfoBox

主要作品 《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
主要成就 被誉为“海内大儒”
出生地 陕西周至
出生日期 1627年03月12日
别名 号二曲
别名 字中孚
属相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本名 李颙
民族 汉族
职业 明清之交哲学家
逝世日期 1705年05月07日

CN-Probase Concept

DBpedia Type

Baidu Baike Tag

Linking

Copyright © 2014-2017 KW Lab@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