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复旦大学周杰伦

Query String: 杨廷和

Named-Entity Disambiguation:杨廷和

点击更新页面

Visualization Timeline Curiosity

Information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1529年7月25日[95]),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成都府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朝中期政治改革家,学者杨慎之父。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官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明武宗)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权宦刘瑾被诛后拜少傅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年),继李东阳首辅。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迎立武宗从弟朱厚熜(明世宗)继位。在世宗未至京师时,总揽朝政共三十八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后世赞其“诛大奸,决大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将其比于西汉周勃、北宋韩琦。世宗即位后,加授其为左柱国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杨廷和被削职为民,次年在新都逝世,享年七十一岁。明穆宗时复官,追赠太保谥号文忠”。
杨廷和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官清正,虽“位及人臣,而居处同于寒素”。他执掌朝政期间,革除弊政,减轻漕粮和赋税,取消团练,重整边兵,遣返宫女、乐人,释放无辜囚徒,裁减冗兵、冗员,诛杀乱臣,使朝野为之一新。其倡导励行的“新政”,对明朝之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杨廷和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孝宗、武宗朝实录及《大明会典》。著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InfoBox

主要作品 杨文忠公三录
主要成就 历仕四朝,二朝首辅,推行改革,革除弊政
全名 杨廷和
出生地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新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出生日期 1459年10月15日
别名 杨文忠
石斋
介夫
所处时代 明朝
最高官职 左柱国、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太师(赠)
民族族群 汉族
祖籍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
谥号 文忠
逝世日期 1529年07月25日

CN-Probase Concept

概念 人物
概念 官员
概念 历史
概念 政治人物
概念 古代史

Baidu Baike Tag

Linking

Copyright © 2014-2017 KW Lab@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