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
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
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
事实材料关系、美学
价值关系、学科
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
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著名的
历史学家和
文学批评家维尔曼 (1790~1870)。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书名出版。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a href="./?mention=跨文化">跨文化</a>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a href="./?mention=国族">国族</a>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a href="./?mention=事实材料">事实材料</a>关系、美学<a href="./?mention=价值关系">价值关系</a>、学科<a href="./?mention=交叉关系">交叉关系</a>。<br/>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a href="./?mention=比较文学教程">比较文学教程</a>》(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著名的<a href="./?mention=历史学家">历史学家</a>和<a href="./?mention=文学批评家">文学批评家</a>维尔曼 (1790~1870)。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书名出版。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