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汉
官典职仪式选用,是两汉典章制度汇集。今本两卷。汉
应劭撰。成书于
东汉末年。因当时战乱不已,旧章湮没,劭便
缀集旧闻成是书,并作为朝廷典章制度之参考。内容大体包括:汉官源流、职掌、
爵秩、官佚;郊祀、
封禅、上陵、
籍田礼仪以及舆服、
玺绶、
刑制、军事等。原书篇目已不可考。
应劭《
汉官仪》撰集于《续汉志》之前,对于保存汉代官制及其它礼仪制度是有贡献的。时至今日,也是研究汉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
汉官仪》一书,宋后大部亡佚,今传为后人辑本《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经籍志》均记为十卷,《宋书·经籍志》记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有一卷、
李埴增补一卷。重校《说郛》(卷第五十九)存一卷十六条,或为陈氏所记之残卷。今有清人
孙星衍辑本。宋绍兴九年
临安府刻本《
汉官仪》。
诸书引有作
应劭汉官,应劭
汉官仪,亦有彼此互舛,不可分别。今并录为二卷。续汉志
刘昭补注引汉官不标名
应劭者,悉是目录,不知何人所撰。别为一卷,以存其旧。
基本信息<br/>汉<a href="./?mention=官典">官典</a>职仪式选用,是两汉典章制度汇集。今本两卷。汉<a href="./?mention=应劭">应劭</a>撰。成书于<a href="./?mention=东汉">东汉</a>末年。因当时战乱不已,旧章湮没,劭便<a href="./?mention=缀集">缀集</a>旧闻成是书,并作为朝廷典章制度之参考。内容大体包括:汉官源流、职掌、<a href="./?mention=爵秩">爵秩</a>、官佚;郊祀、<a href="./?mention=封禅">封禅</a>、上陵、<a href="./?mention=籍田">籍田</a>礼仪以及舆服、<a href="./?mention=玺绶">玺绶</a>、<a href="./?mention=刑制">刑制</a>、军事等。原书篇目已不可考。<a href="./?mention=应劭">应劭</a>《<a href="./?mention=汉官仪">汉官仪</a>》撰集于《续汉志》之前,对于保存汉代官制及其它礼仪制度是有贡献的。时至今日,也是研究汉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br/>《<a href="./?mention=汉官仪">汉官仪</a>》一书,宋后大部亡佚,今传为后人辑本《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经籍志》均记为十卷,《宋书·经籍志》记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有一卷、<a href="./?mention=李埴">李埴</a>增补一卷。重校《说郛》(卷第五十九)存一卷十六条,或为陈氏所记之残卷。今有清人<a href="./?mention=孙星衍">孙星衍</a>辑本。宋绍兴九年<a href="./?mention=临安府">临安府</a>刻本《<a href="./?mention=汉官仪">汉官仪</a>》。<br/>诸书引有作<a href="./?mention=应劭">应劭</a>汉官,应劭<a href="./?mention=汉官仪">汉官仪</a>,亦有彼此互舛,不可分别。今并录为二卷。续汉志<a href="./?mention=刘昭">刘昭</a><a href="./?mention=补注">补注</a>引汉官不标名<a href="./?mention=应劭">应劭</a>者,悉是目录,不知何人所撰。别为一卷,以存其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