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今属福建)人,明末重臣,清初顺治朝大学士。
洪承畴为明万历进士。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后率军镇压陕西农民起义,历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俘杀高迎祥于盩厔,又败李自成于潼关。崇祯十一年(1638年),入卫京师,后调任蓟辽总督,抵御清兵。崇祯十四年(1641年),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与清军在松山会战,大败。次年,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至沈阳,降清,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元年(1644年),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占领北京,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同内院官佐理机务。次年至南京,总督军务,镇压江南抗清义军,杀害黄道周、夏完淳等多人。顺治五年(1648年),还京。顺治十年(1653年),调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两广、滇黔,镇压各部农民起义军,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攻占云南后回北京。康熙帝即位后,[36]洪承畴致仕,仅给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准袭四次。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洪承畴去世。
洪承畴提出清军入关后首要任务就是剿灭农民叛军,其建议对大清顺利定鼎北京至关重要。他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献计甚多,大多被顺治采纳,加以推行。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他提出统治集团必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宣传儒家学说,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洪承畴的意见为满汉的全面合流打下了基础。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今属福建)人,明末重臣,清初顺治朝大学士。<br/>洪承畴为明万历进士。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后率军镇压陕西农民起义,历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俘杀高迎祥于盩厔,又败李自成于潼关。崇祯十一年(1638年),入卫京师,后调任蓟辽总督,抵御清兵。崇祯十四年(1641年),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与清军在松山会战,大败。次年,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至沈阳,降清,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元年(1644年),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占领北京,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同内院官佐理机务。次年至南京,总督军务,镇压江南抗清义军,杀害黄道周、夏完淳等多人。顺治五年(1648年),还京。顺治十年(1653年),调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两广、滇黔,镇压各部农民起义军,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攻占云南后回北京。康熙帝即位后,[36]洪承畴致仕,仅给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准袭四次。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洪承畴去世。<br/>洪承畴提出清军入关后首要任务就是剿灭农民叛军,其建议对大清顺利定鼎北京至关重要。他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献计甚多,大多被顺治采纳,加以推行。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他提出统治集团必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宣传儒家学说,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洪承畴的意见为满汉的全面合流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