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占地约1.7公顷,前为
香炉峰,后倚
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传该地原系深潭,内有毒龙,为害居民,唐建中四年(783),郡从事
裴胄请
灵峤法师制伏,师于潭畔诵华严经,龙遂离去。众深感师之德,就潭址建寺,迎师住锡,帝敕赐“华严”之匾额,称为华严寺。
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908年,闽王
王审知修建新寺“国师馆”。915年,改名为
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宋朝时,
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1407年改称涌泉寺。明代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相继修复、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1699年,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占地约1.7公顷,前为<a href="./?mention=香炉峰">香炉峰</a>,后倚<a href="./?mention=白云峰">白云峰</a>,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传该地原系深潭,内有毒龙,为害居民,唐建中四年(783),郡从事<a href="./?mention=裴胄">裴胄</a>请<a href="./?mention=灵峤">灵峤</a>法师制伏,师于潭畔诵华严经,龙遂离去。众深感师之德,就潭址建寺,迎师住锡,帝敕赐“华严”之匾额,称为华严寺。<a href="./?mention=唐武宗灭佛">唐武宗灭佛</a>时,华严寺被毁。908年,闽王<a href="./?mention=王审知">王审知</a>修建新寺“国师馆”。915年,改名为<a href="./?mention=鼓山">鼓山</a>白云峰涌泉禅院。宋朝时,<a href="./?mention=宋真宗">宋真宗</a>赐额“涌泉禅院”。1407年改称涌泉寺。明代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相继修复、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1699年,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