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麓)白山派首领
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
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
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
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
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
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
乾隆帝发兵征讨大
小和卓,在
库车、
叶尔羌、
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
葱岭进入
巴达克山(在今
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
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的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
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
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概述图片来源:《中国古代史地图集》
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麓)白山派首领<a href="./?mention=霍集占">霍集占</a>兄弟叛乱的斗争。<br/>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a href="./?mention=准噶尔">准噶尔</a>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a href="./?mention=波罗尼都">波罗尼都</a>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a href="./?mention=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a>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a href="./?mention=叶尔羌">叶尔羌</a>(今新疆莎车)等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a href="./?mention=霍集占">霍集占</a>杀死清军副都统<a href="./?mention=阿敏道">阿敏道</a>,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a href="./?mention=乾隆帝">乾隆帝</a>发兵征讨大<a href="./?mention=小和卓">小和卓</a>,在<a href="./?mention=库车">库车</a>、<a href="./?mention=叶尔羌">叶尔羌</a>、<a href="./?mention=和阗">和阗</a>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a href="./?mention=葱岭">葱岭</a>进入<a href="./?mention=巴达克山">巴达克山</a>(在今<a href="./?mention=阿富汗">阿富汗</a>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a href="./?mention=十全武功">十全武功</a>之一。<br/>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的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a href="./?mention=伊犁将军">伊犁将军</a>统辖新疆各部,设<a href="./?mention=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a>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br/>概述图片来源:《中国古代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