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是
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
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
莎罗奔夺取
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
康定)。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派
张广泗和
庆复进讨,后派遣
讷亲到四川督师,但清军久而无功,
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乾隆帝改派
岳钟琪为总兵,讨伐金川。乾隆十四年(1749年),
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廷派
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
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
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
阿尔泰革职,派
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
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经多次血战,清军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是<a href="./?mention=乾隆">乾隆</a>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a href="./?mention=十全武功">十全武功</a>”之二。<br/>乾隆初,大金川土司<a href="./?mention=莎罗奔">莎罗奔</a>夺取<a href="./?mention=小金川">小金川</a>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a href="./?mention=康定">康定</a>)。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派<a href="./?mention=张广泗">张广泗</a>和<a href="./?mention=庆复">庆复</a>进讨,后派遣<a href="./?mention=讷亲">讷亲</a>到四川督师,但清军久而无功,<a href="./?mention=川陕总督">川陕总督</a>张广泗被清廷处死,乾隆帝改派<a href="./?mention=岳钟琪">岳钟琪</a>为总兵,讨伐金川。乾隆十四年(1749年),<a href="./?mention=莎罗奔">莎罗奔</a>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br/>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廷派<a href="./?mention=四川总督">四川总督</a><a href="./?mention=阿尔泰">阿尔泰</a>联合九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a href="./?mention=僧格桑">僧格桑</a>(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a href="./?mention=索诺木">索诺木</a>(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a href="./?mention=阿尔泰">阿尔泰</a>革职,派<a href="./?mention=温福">温福</a>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a href="./?mention=阿桂">阿桂</a>为将军,增兵金川。经多次血战,清军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br/>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