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ᡶᡠᠯᡳ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初名方喀拉,自号臆庵道人。
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于
沈阳故宫永福宫。
福临六岁登基,改元
顺治,由叔父睿亲王
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
亲政。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
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福临对整顿
吏治甚为关注,派
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贪官污吏。为了提高
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福临比较注意发挥
汉官的作用。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十年(1653年)采纳
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
屯田。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垦荒。同年,编成《
赋役全书》颁布天下,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面对全国出现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
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
洪承畴经略
湖广、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占云南省城。除地处东南沿海的
郑成功外,全国大规模的抗清武装力量基本被平定。
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去世,终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
清东陵之
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
玄烨。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ᡶᡠᠯᡳ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a href="./?mention=清朝">清朝</a>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初名方喀拉,自号臆庵道人。<a href="./?mention=清太宗">清太宗</a>第九子,生母为<a href="./?mention=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a>博尔济吉特氏,生于<a href="./?mention=沈阳故宫">沈阳故宫</a>永福宫。<br/>福临六岁登基,改元<a href="./?mention=顺治">顺治</a>,由叔父睿亲王<a href="./?mention=多尔衮">多尔衮</a>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a href="./?mention=亲政">亲政</a>。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a href="./?mention=逃人法">逃人法</a>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福临对整顿<a href="./?mention=吏治">吏治</a>甚为关注,派<a href="./?mention=监察御史">监察御史</a>巡视各地,惩治贪官污吏。为了提高<a href="./?mention=官僚机构">官僚机构</a>的办事效能,福临比较注意发挥<a href="./?mention=汉官">汉官</a>的作用。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十年(1653年)采纳<a href="./?mention=范文程">范文程</a>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a href="./?mention=屯田">屯田</a>。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垦荒。同年,编成《<a href="./?mention=赋役全书">赋役全书</a>》颁布天下,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面对全国出现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a href="./?mention=怀柔政策">怀柔政策</a>;一方面重新起用<a href="./?mention=洪承畴">洪承畴</a>经略<a href="./?mention=湖广">湖广</a>、<a href="./?mention=广东">广东</a>、<a href="./?mention=广西">广西</a>、<a href="./?mention=云南">云南</a>、<a href="./?mention=贵州">贵州</a>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占云南省城。除地处东南沿海的<a href="./?mention=郑成功">郑成功</a>外,全国大规模的抗清武装力量基本被平定。<br/>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去世,终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a href="./?mention=清东陵">清东陵</a>之<a href="./?mention=孝陵">孝陵</a>,遗诏传位第三子<a href="./?mention=玄烨">玄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