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er)是壳斗科锥属的乔木。高达20米,大树的树皮纵深裂,块状剥落;叶革质,呈卵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当年生叶两面同色,二年生叶的叶背常带淡薄的银灰色;雄花序穗状或圆锥花序,花序轴无毛,花被片内面有疏柔毛;壳斗呈阔卵形;坚果呈阔圆锥形,无毛,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花期4-6月,果期次年9-11月。
甜槠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等地。喜光,耐早,生于海拔850-2400米的地区,适生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红壤土、砂壤土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人工繁殖时可采用播种和嫁接繁殖法。
甜槠味苦、涩,性平,无毒,有止泻痢,破恶血,止渴的功效。皮、叶煮汁饮用,可止产妇血。嫩叶可用作贴疮,一日三换效果良好。可孤植、列植或群植作庭院观赏或用于公园森林景观建造。其果实可以生食,种子可作豆腐,木材可供建筑或用于制作车辆、枕木、家具、器具等物品;其壳斗和树皮还可提拷胶。
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er)是壳斗科锥属的乔木。高达20米,大树的树皮纵深裂,块状剥落;叶革质,呈卵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当年生叶两面同色,二年生叶的叶背常带淡薄的银灰色;雄花序穗状或圆锥花序,花序轴无毛,花被片内面有疏柔毛;壳斗呈阔卵形;坚果呈阔圆锥形,无毛,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花期4-6月,果期次年9-11月。<br/>甜槠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等地。喜光,耐早,生于海拔850-2400米的地区,适生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红壤土、砂壤土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人工繁殖时可采用播种和嫁接繁殖法。<br/>甜槠味苦、涩,性平,无毒,有止泻痢,破恶血,止渴的功效。皮、叶煮汁饮用,可止产妇血。嫩叶可用作贴疮,一日三换效果良好。可孤植、列植或群植作庭院观赏或用于公园森林景观建造。其果实可以生食,种子可作豆腐,木材可供建筑或用于制作车辆、枕木、家具、器具等物品;其壳斗和树皮还可提拷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