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复旦大学周杰伦

Query String: 盟旗制

Named-Entity Disambiguation:盟旗制度

点击更新页面

Visualization Timeline Curiosity

Information

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天命九年(1624)后金统治者对归附的蒙古部众,按八旗组织原则在其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编制旗分,后复以此办法陆续安置归附的蒙古诸部。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蒙古返归中国后,全蒙古部众悉数被纳入盟旗体制。
盟(蒙语:аймаг)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每盟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原由盟内各旗札萨克在会盟时推举,后改由理藩院就盟内各旗札萨克中签请皇帝派人兼摄。喀尔喀蒙古各盟是在部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部长又是盟长。
旗(蒙语:хошуу)是清廷设在蒙古地区的行政、军事单位,也是清朝皇帝赐给旗内各级封建主的世袭领地。旗是经过编织佐领,安置属民,分给牧地,划定旗界,任命札萨克形成的。任命札萨克时,不但要考虑在部内的影响及地位,而且还要考虑对清廷是否忠顺有功。

InfoBox

中文名 盟旗制度
分布地区 清朝蒙古地区
影响 将蒙古族全部纳入清朝统治
来源 原有的鄂托克、艾马克社会组织
等级 盟(艾马克)、旗(和硕)
行政长官 札萨克,协理台吉,总管等

CN-Probase Concept

概念 历史机构

Baidu Baike Tag

Linking

Copyright © 2014-2017 KW Lab@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