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祝融氏是
黄帝后世子孙。《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说:“高阳者(帝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说:“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吴回。” 帝喾时代,
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乃以庚寅日诛重黎,以其弟吴回为火正。吴回死,陆终嗣。陆终有子六人,第四子名求言,
西周时为郐国。 重喾封功食邑于新郑一带。《
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郑,祝融之墟也。”春秋时的
郑国,是祝融族原来居住过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国语·周语上》说:“有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见,在夏族开始兴盛的阶段,祝融氏族有一部分还在
嵩山一带居住。罗泌《路史》卷八说:“〔祝诵氏〕其治百年,葬
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 祝融因功状昭显,食邑于新郑,故
乾隆四十一年本《新郑县志》特为祝融作《封建表》。
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br/>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祝融氏是<a href="./?mention=黄帝">黄帝</a>后世子孙。《<a href="./?mention=史记">史记</a>·卷四十 ·楚世家》说:“高阳者(帝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说:“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吴回。” 帝喾时代,<a href="./?mention=共工">共工</a>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乃以庚寅日诛重黎,以其弟吴回为火正。吴回死,陆终嗣。陆终有子六人,第四子名求言,<a href="./?mention=西周">西周</a>时为郐国。 重喾封功食邑于新郑一带。《<a href="./?mention=左传">左传</a>》昭公十七年说:“郑,祝融之墟也。”春秋时的<a href="./?mention=郑国">郑国</a>,是祝融族原来居住过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国语·周语上》说:“有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见,在夏族开始兴盛的阶段,祝融氏族有一部分还在<a href="./?mention=嵩山">嵩山</a>一带居住。罗泌《路史》卷八说:“〔祝诵氏〕其治百年,葬<a href="./?mention=衡山">衡山</a>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 祝融因功状昭显,食邑于新郑,故<a href="./?mention=乾隆">乾隆</a>四十一年本《新郑县志》特为祝融作《封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