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
弹弦乐器。最初称“
坎侯”或“
空侯”,在古代除宫廷
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
卧箜篌、
竖箜篌、
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
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
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
轸”,又
杜佑的《
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
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
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
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a href="./?mention=弹弦乐器">弹弦乐器</a>。最初称“<a href="./?mention=坎侯">坎侯</a>”或“<a href="./?mention=空侯">空侯</a>”,在古代除宫廷<a href="./?mention=雅乐">雅乐</a>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a href="./?mention=卧箜篌">卧箜篌</a>、<a href="./?mention=竖箜篌">竖箜篌</a>、<a href="./?mention=凤首箜篌">凤首箜篌</a>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br/>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a href="./?mention=奈良">奈良</a>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a href="./?mention=轸">轸</a>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a href="./?mention=轸">轸</a>”,又<a href="./?mention=杜佑">杜佑</a>的《<a href="./?mention=通典">通典</a>》:“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a href="./?mention=敦煌">敦煌</a>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a href="./?mention=燕乐">燕乐</a>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a href="./?mention=乐书">乐书</a>》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