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蚧是同翅目粉蚧科昆虫的通称。[1]粉蚧雌性成虫触角端节较其前节长且大,约呈纺锤形;背孔有0-2对,位于前胸及第6腹节背侧;腹脐有0-5个,位于腹部腹面中区有1纵列;背缘有一系列刺孔群,左右侧成对,基数为18对,也可少至0对,或更多,每刺孔群由锥刺及腺群组成;体表常有三个腺;虫体表面常被有白色蜡粉。[2]
粉蚧常集群,[3]雌虫吸取寄主液汁为主,雄成虫不取食。[1]粉蚧一年发生3代,翌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第1代若虫于4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现,第1代雌成虫于5月下旬始见,6月中下旬进入羽化盛期;2代以后发生期不整齐,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4]产完卵后,雌虫即死亡。[1]
粉蚧以成虫或若虫刺吸为害天麻块茎,并分泌绒毛状卵囊,边分泌蜡丝边产卵,使天麻块茎颜色加深,影响块茎生长,导致块茎瘦弱或腐烂。[3]
粉蚧是同翅目粉蚧科昆虫的通称。[1]粉蚧雌性成虫触角端节较其前节长且大,约呈纺锤形;背孔有0-2对,位于前胸及第6腹节背侧;腹脐有0-5个,位于腹部腹面中区有1纵列;背缘有一系列刺孔群,左右侧成对,基数为18对,也可少至0对,或更多,每刺孔群由锥刺及腺群组成;体表常有三个腺;虫体表面常被有白色蜡粉。[2]<br/>粉蚧常集群,[3]雌虫吸取寄主液汁为主,雄成虫不取食。[1]粉蚧一年发生3代,翌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第1代若虫于4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现,第1代雌成虫于5月下旬始见,6月中下旬进入羽化盛期;2代以后发生期不整齐,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4]产完卵后,雌虫即死亡。[1]<br/>粉蚧以成虫或若虫刺吸为害天麻块茎,并分泌绒毛状卵囊,边分泌蜡丝边产卵,使天麻块茎颜色加深,影响块茎生长,导致块茎瘦弱或腐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