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罗斯·噶尔丹(Galdan,源自
藏语“甘丹”,意为
兜率天,1644年—1697年),又作嘎尔旦、噶勒丹,准噶尔部人,绰罗斯氏,号博硕克图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
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准噶尔部贵族首领,是17世纪
厄鲁特蒙古(
卫拉特)准噶尔汗国大汗,
也先的九世孙(一说十三世孙)。[85-86]
噶尔丹幼年被认定为西藏
尹咱呼图克图(温萨活佛)之转世,曾在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习佛法。1670年(康熙九年),其兄
僧格珲台吉在
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噶尔丹击败政敌,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
和硕特部,征服
哈萨克、灭
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进攻
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威逼
北京。康熙遂发动
三征噶尔丹之役。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征讨噶尔丹时,噶尔丹死于
科布多。
噶尔丹的一生兼有多重身份,既是僧俗领袖又是蒙古民族历史人物,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噶尔丹是17世纪后半叶蒙古社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对蒙古各部的统一,促进蒙古社会的向前发展,对
准噶尔汗国的巩固和发展,为后来
噶尔丹策零时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西域和蒙古草原,为清朝的大统一打下了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起了破坏作用。
(概述图为蒙古国
乌布苏省博物馆陈列的噶尔丹像)
绰罗斯·噶尔丹(Galdan,源自<a href="./?mention=藏语">藏语</a>“甘丹”,意为<a href="./?mention=兜率天">兜率天</a>,1644年—1697年),又作嘎尔旦、噶勒丹,准噶尔部人,绰罗斯氏,号博硕克图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a href="./?mention=巴图尔珲台吉">巴图尔珲台吉</a>第六子,准噶尔部贵族首领,是17世纪<a href="./?mention=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a>(<a href="./?mention=卫拉特">卫拉特</a>)准噶尔汗国大汗,<a href="./?mention=也先">也先</a>的九世孙(一说十三世孙)。[85-86]<br/>噶尔丹幼年被认定为西藏<a href="./?mention=尹咱呼图克图">尹咱呼图克图</a>(温萨活佛)之转世,曾在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习佛法。1670年(康熙九年),其兄<a href="./?mention=僧格">僧格</a>珲台吉在<a href="./?mention=准噶尔">准噶尔</a>贵族内讧中被杀。噶尔丹击败政敌,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a href="./?mention=和硕特部">和硕特部</a>,征服<a href="./?mention=哈萨克">哈萨克</a>、灭<a href="./?mention=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a>,称雄西域。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进攻<a href="./?mention=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a><a href="./?mention=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部</a>,威逼<a href="./?mention=北京">北京</a>。康熙遂发动<a href="./?mention=三征噶尔丹">三征噶尔丹</a>之役。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征讨噶尔丹时,噶尔丹死于<a href="./?mention=科布多">科布多</a>。<br/>噶尔丹的一生兼有多重身份,既是僧俗领袖又是蒙古民族历史人物,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噶尔丹是17世纪后半叶蒙古社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对蒙古各部的统一,促进蒙古社会的向前发展,对<a href="./?mention=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a>的巩固和发展,为后来<a href="./?mention=噶尔丹策零">噶尔丹策零</a>时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西域和蒙古草原,为清朝的大统一打下了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起了破坏作用。<br/>(概述图为蒙古国<a href="./?mention=乌布苏省">乌布苏省</a>博物馆陈列的噶尔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