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城,中国古代地名,指
考城县,即东汉、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县名,辖县范围包括现在的河南省
兰考县张君墓镇、堌阳镇、
南彰镇、
红庙镇等,
民权县城关镇、北关镇、
程庄镇、李堂乡、
林七乡等,以及一些周边地区,在不同时期,辖区有很大的调整和增减。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分别隶属于
陈留郡、
济阳郡、
睢州、
归德府、开封府、曹州等。
考城固地濒
黄河,历史上多次遭受水患,曾先后迁城六次。公元1220年四月,河决开封,溢杞睢,考城大水,为避河患,县监李茂治于贺丘(贺丘即今民权县王桥集附近);明朝洪武廿三年(公元1390年),县城复遭河患,知县杨
显宗徙筑江墓店(今民权县李堂乡境内);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考城又遭大水,知县郑道徙筑即今日旧城(旧城即今
民权县北关镇);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三月,考城知县雷逊,筑新城于固阳;1949年考城县治由
固阳镇迁至
张君墓镇。1954年,
兰封、考城二县合并,以二县首字为名,称
兰考县。
考城,中国古代地名,指<a href="./?mention=考城县">考城县</a>,即东汉、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县名,辖县范围包括现在的河南省<a href="./?mention=兰考县">兰考县</a><a href="./?mention=张君墓镇">张君墓镇</a>、堌阳镇、<a href="./?mention=南彰镇">南彰镇</a>、<a href="./?mention=红庙镇">红庙镇</a>等,<a href="./?mention=民权县">民权县</a><a href="./?mention=城关镇">城关镇</a>、北关镇、<a href="./?mention=程庄镇">程庄镇</a>、李堂乡、<a href="./?mention=林七乡">林七乡</a>等,以及一些周边地区,在不同时期,辖区有很大的调整和增减。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分别隶属于<a href="./?mention=陈留郡">陈留郡</a>、<a href="./?mention=济阳郡">济阳郡</a>、<a href="./?mention=睢州">睢州</a>、<a href="./?mention=归德府">归德府</a>、开封府、曹州等。<br/>考城固地濒<a href="./?mention=黄河">黄河</a>,历史上多次遭受水患,曾先后迁城六次。公元1220年四月,河决开封,溢杞睢,考城大水,为避河患,县监李茂治于贺丘(贺丘即今民权县王桥集附近);明朝洪武廿三年(公元1390年),县城复遭河患,知县杨<a href="./?mention=显宗">显宗</a>徙筑江墓店(今民权县李堂乡境内);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考城又遭大水,知县郑道徙筑即今日旧城(旧城即今<a href="./?mention=民权县">民权县</a>北关镇);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三月,考城知县雷逊,筑新城于固阳;1949年考城县治由<a href="./?mention=固阳镇">固阳镇</a>迁至<a href="./?mention=张君墓镇">张君墓镇</a>。1954年,<a href="./?mention=兰封">兰封</a>、考城二县合并,以二县首字为名,称<a href="./?mention=兰考县">兰考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