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位于
乐清市境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半山区。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白龙山脉横亘于前,雁荡山支脉诸山杂陈于后,境内有长短七条溪流经过,其中芙蓉、黄金两溪贯穿中部,东流注入清江。据明永乐《乐清县志·叙山》载:
芙蓉山“去县东六十里,在雁荡山西南上三峰,有岩石,并高三、四尺,森然如美蓉,红赤相映,因以名村。”清初,称大芙蓉汛,民国十六年(1927)称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后称乡。
芙蓉镇自古以来就是温(州)、台(州)和永(嘉)、乐(清)的交通要道。北宋年间(960~1127)就为温(州)、台(州)驿道的重要驿站之—,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至
清道光、
咸丰年间(1820—1850),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温(州)、台(州)驿道虽时有变迁,但芙蓉镇作为该驿道交通“咽喉”的地位却—直未予改变。
芙蓉镇位于<a href="./?mention=乐清市">乐清市</a>境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半山区。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白龙山脉横亘于前,雁荡山支脉诸山杂陈于后,境内有长短七条溪流经过,其中芙蓉、黄金两溪贯穿中部,东流注入清江。据明永乐《乐清县志·叙山》载:<a href="./?mention=芙蓉山">芙蓉山</a>“去县东六十里,在雁荡山西南上三峰,有岩石,并高三、四尺,森然如美蓉,红赤相映,因以名村。”清初,称大芙蓉汛,民国十六年(1927)称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后称乡。<br/>芙蓉镇自古以来就是温(州)、台(州)和永(嘉)、乐(清)的交通要道。北宋年间(960~1127)就为温(州)、台(州)驿道的重要驿站之—,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至<a href="./?mention=清道光">清道光</a>、<a href="./?mention=咸丰">咸丰</a>年间(1820—1850),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温(州)、台(州)驿道虽时有变迁,但芙蓉镇作为该驿道交通“咽喉”的地位却—直未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