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丕(354年~386年),字永叙(一作永叔),祖籍
略阳郡临渭县(今
甘肃省秦安县)人,出生于
长安(今
陕西省西安市),
氐族。
前秦第四位皇帝。文桓帝
苻雄之孙,宣昭帝
苻坚庶长子。
苻丕宽厚仁义,聪慧好学,博览经史。少时册封长乐公,拜
邓羌为师,学习兵法精要,官拜雍州刺史,年长后历任使持节、征东大将军、尚书令。苻丕体恤底层兵士,深受士卒拥戴。
建元十五年(379年),苻丕率军攻克
襄阳,迁冀州牧。建元十六年(380年),苻丕奉命镇守
邺城,任内关东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苻丕重用关东士族,
封劝、
封孚、
申绍、
高泰等士人皆入其幕府。
建元二十年(384年),
慕容垂反于关东,苻丕率领河北军民抵抗后燕,挫败后燕二十万大军进攻。后因粮尽势穷,联合
东晋对抗后燕。建元二十一年(385年),苻丕击败晋将
檀玄,率军撤回并州。得知宣昭帝苻坚死讯,即位称帝,大赦境内,年号太安,设置百官。发布讨伐
姚苌、
慕容垂、慕容冲的檄文,关陇郡县乡豪牧守尽皆响应。
太安二年(386年),苻丕猜忌大司马
苻纂,带兵南奔东垣,遭东晋扬威将军
冯该击杀,年仅三十三岁。
苻登即位,追谥哀平皇帝,庙号不详。
苻丕(354年~386年),字永叙(一作永叔),祖籍<a href="./?mention=略阳郡">略阳郡</a>临渭县(今<a href="./?mention=甘肃省">甘肃省</a><a href="./?mention=秦安县">秦安县</a>)人,出生于<a href="./?mention=长安">长安</a>(今<a href="./?mention=陕西省">陕西省</a><a href="./?mention=西安市">西安市</a>),<a href="./?mention=氐族">氐族</a>。<a href="./?mention=前秦">前秦</a>第四位皇帝。文桓帝<a href="./?mention=苻雄">苻雄</a>之孙,宣昭帝<a href="./?mention=苻坚">苻坚</a>庶长子。<br/>苻丕宽厚仁义,聪慧好学,博览经史。少时册封长乐公,拜<a href="./?mention=邓羌">邓羌</a>为师,学习兵法精要,官拜雍州刺史,年长后历任使持节、征东大将军、尚书令。苻丕体恤底层兵士,深受士卒拥戴。<a href="./?mention=建元">建元</a>十五年(379年),苻丕率军攻克<a href="./?mention=襄阳">襄阳</a>,迁冀州牧。建元十六年(380年),苻丕奉命镇守<a href="./?mention=邺城">邺城</a>,任内关东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苻丕重用关东士族,<a href="./?mention=封劝">封劝</a>、<a href="./?mention=封孚">封孚</a>、<a href="./?mention=申绍">申绍</a>、<a href="./?mention=高泰">高泰</a>等士人皆入其幕府。<br/>建元二十年(384年),<a href="./?mention=慕容垂">慕容垂</a>反于关东,苻丕率领河北军民抵抗后燕,挫败后燕二十万大军进攻。后因粮尽势穷,联合<a href="./?mention=东晋">东晋</a>对抗后燕。建元二十一年(385年),苻丕击败晋将<a href="./?mention=檀玄">檀玄</a>,率军撤回并州。得知宣昭帝苻坚死讯,即位称帝,大赦境内,年号太安,设置百官。发布讨伐<a href="./?mention=姚苌">姚苌</a>、<a href="./?mention=慕容垂">慕容垂</a>、慕容冲的檄文,关陇郡县乡豪牧守尽皆响应。<br/><a href="./?mention=太安">太安</a>二年(386年),苻丕猜忌大司马<a href="./?mention=苻纂">苻纂</a>,带兵南奔东垣,遭东晋扬威将军<a href="./?mention=冯该">冯该</a>击杀,年仅三十三岁。<a href="./?mention=苻登">苻登</a>即位,追谥哀平皇帝,庙号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