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中国民间流行的说唱体文字形式之一。它取同一
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演唱时采取歌唱和
说白相间的方式。诸宫调在
北宋就已出现。北宋以后,
诸宫调继续流传于中原和
南宋临安等地方,又有南北之分,北方用
琵琶和筝伴奏,南方则用
笛子。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
董西厢》。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中国民间流行的说唱体文字形式之一。它取同一<a href="./?mention=宫调">宫调</a>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演唱时采取歌唱和<a href="./?mention=说白">说白</a>相间的方式。诸宫调在<a href="./?mention=北宋">北宋</a>就已出现。北宋以后,<a href="./?mention=诸宫调">诸宫调</a>继续流传于中原和<a href="./?mention=南宋">南宋</a>临安等地方,又有南北之分,北方用<a href="./?mention=琵琶">琵琶</a>和筝伴奏,南方则用<a href="./?mention=笛子">笛子</a>。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a href="./?mention=董解元">董解元</a>《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a href="./?mention=董西厢">董西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