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
朋克,是“
控制论”与“朋克”的
合成词。字面意思,就是对"高度
机械文明"的反思。该背景大多描绘在未来,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的基础上,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
社会结构做对比。之后,它从文学向电影、游戏等媒介延伸,催生了赛博朋克文化。同时,它还演变为一种视觉美学风格,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众多领域中。
“赛博朋克”脱胎于在1960-1970年代兴起的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科幻作家布鲁斯·博斯克创造了这个词,1984年,
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
神经漫游者》将赛博朋克这个词发扬光大,并开启了一种科幻文学类别。拥有五花八门的
视觉冲击效果,比如街头的霓虹灯、街排标志性广告以及高楼建筑等,通常搭配色彩是以黑、紫、绿、蓝、红为主,但霓虹灯等只是其中标志,并不是所有霓虹灯相关的都称为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的情节经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科幻小说家劳仑斯·普尔森曾尝试定义赛博朋克文学运动的内涵和
社会思潮——经典的赛博朋克角色是边缘且性格疏远的独行者。他们生活在
社会群体的边缘,一个弥漫反乌托邦氛围的未来地球:日常生活受到急剧改变的科技影响,普及的计算机化信息笼罩全球,以及侵入性的人体改造。
赛博<a href="./?mention=朋克">朋克</a>,是“<a href="./?mention=控制论">控制论</a>”与“朋克”的<a href="./?mention=合成词">合成词</a>。字面意思,就是对"高度<a href="./?mention=机械文明">机械文明</a>"的反思。该背景大多描绘在未来,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的基础上,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a href="./?mention=社会结构">社会结构</a>做对比。之后,它从文学向电影、游戏等媒介延伸,催生了赛博朋克文化。同时,它还演变为一种视觉美学风格,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众多领域中。<br/>“赛博朋克”脱胎于在1960-1970年代兴起的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科幻作家布鲁斯·博斯克创造了这个词,1984年,<a href="./?mention=威廉·吉布森">威廉·吉布森</a>的科幻小说《<a href="./?mention=神经漫游者">神经漫游者</a>》将赛博朋克这个词发扬光大,并开启了一种科幻文学类别。拥有五花八门的<a href="./?mention=视觉冲击">视觉冲击</a>效果,比如街头的霓虹灯、街排标志性广告以及高楼建筑等,通常搭配色彩是以黑、紫、绿、蓝、红为主,但霓虹灯等只是其中标志,并不是所有霓虹灯相关的都称为赛博朋克。<br/>赛博朋克的情节经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科幻小说家劳仑斯·普尔森曾尝试定义赛博朋克文学运动的内涵和<a href="./?mention=社会思潮">社会思潮</a>——经典的赛博朋克角色是边缘且性格疏远的独行者。他们生活在<a href="./?mention=社会群体">社会群体</a>的边缘,一个弥漫反乌托邦氛围的未来地球:日常生活受到急剧改变的科技影响,普及的计算机化信息笼罩全球,以及侵入性的人体改造。